514-613-1276
contact@mengchenghui.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7:00
热搜: 房产 留学 医疗

彪悍的人生无需解释!这位21岁的MIT博士生到底有多厉害?

[复制链接]
萌村村长K歌达人 发表于 2018-3-16 06: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来自: 山西太原
                                                                                                   

近日,国际顶尖期刊《自然》以背靠背的长文形式,在网站刊登了麻省理工学院Jarillo-Herrero教授课题组石墨烯超导的重大发现。此外,网站还专门配上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Eugene J Mele对这一重大突破的评述。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这两篇重磅论文的第一作者都是来自中国的21岁博士生曹原。

曹原,本科毕业于著名的中科大少年班,后赴美在麻省理工学院读博士生,现在,他又多了一重身份,那就是——在《自然》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的最年轻中国学者。


396267ed491099dee707a7aededa2ed5.jpg


de5e197577e5e664257a88b806537b6c.jpg

曹原有多厉害?今天,小傻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位少年英才的开挂人生,以及他做的研究有多厉害!

1、年纪轻轻在《自然》上发论文
《自然》(Nature)与《科学》(Science)、《细胞》(Cell)并称世界三大顶级科学期刊。其中,《自然》与《科学》以报道科学世界中的重大发现、重要突破为使命,是综合性期刊,《细胞》则注重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曾刊登过许多重大生命科学研究进展。能够在三大期刊上发文,是无数科学家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评选诺贝尔奖、竞选院士、展示大学和科研机构研究实力的重要依据。


a99c79e89ce8990de275171edd817f41.jpg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有能力在三大期刊发表文章的,要么是世界顶级实验室,要么是世界顶级团队,要么两者兼具。虽然近年来中国的科研实力突飞猛进,在三大杂志上的发文数量也有所增加,但对大多数专家学者而言,在《自然》上发文章依然高不可攀。每年在《自然》上的发表数量也不超过20篇。作为我国结构生物学领军人物的施一公,第一次在《自然》上发表论文是在1999年,当时他32岁……

而曹原在21岁的年纪,就作为第一作者,一次性发表了两篇,其成就真的是无可限量。而且,《自然》等不及排版就先行在网站上刊出,并配以第三篇文章做评述,可见其重视程度之深。

2、为超导体30年之寻打开新思路

引起如此轰动的论文,究竟讲了什么内容?原来,曹原及其团队发现,将两层石墨烯叠加在一起,当转角接近魔角(Magic angle)即1.1°、同时温度环境达到1.7K(-271℃)时,它们会表现出非常规超导电性,其属性与铜氧化物(其结构往往难以调整)的高温超导性类似。

看到这里,大部分人都表示:看不懂!其实,要想理解这两篇论文的意义所在,先要了解什么是超导电性。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Heike Kamerlingh Onnes 发现,当汞被冷却至接近绝对零度(零下273.15摄氏度)时,电子可以通行无“阻”。他将这个“零电阻状态”称为“超导电性”。他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从那之后,物理学家就不断地想要找到高温超导材料,以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然而,大多数材料只有在接近绝对零度时,才会转变为超导体。如果有哪种材料能够在室温下表现出超导电性,就可以为能量传输、医用扫描仪和交通领域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而这一期《自然》杂志的论文则指出,当两层石墨烯以一个“魔角”扭曲在一起时,就能在零电阻下导电。尽管该系统仍然需要被冷却至绝对零度以上1.7度,但结果表明了它或许可以像已知的高温超导体那样导电。一旦该结果被确认,此次的发现对于理解高温超导电性至关重要。


ba6c7509a1b20748c5a52c5e544265a6.jpg
不同角度扭曲的双层石墨烯  图来自《自然》杂志

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后,学界非常轰动,不少业界的大神都自发为曹原打call。

马德里材料科学研究所物理学家 Elena Bascones
如果这一发现得到证实,可能对理解高温超导十分重要。
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 Robert Laughlin
我们可以期待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会有疯狂的实验活动来填补蓝图中缺失的部分。

论文刊发后,曹原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对象。下面,小傻就带领大家认识一下这颗冉冉升起的“学术新星”吧。

英雄出少年,从小就不凡

曹原出生于1996年,从小就是大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小学是在深圳景秀小学念的。往往老师刚说出题目,余音未消,他就喊出答案。“我那时经常接嘴、插嘴,或者和老师顶嘴。”但曹原并不觉得自己比同龄人聪明多少。“我只是比较爱读科技类课外书,像《科学探索者》,前前后后翻了好些遍,为我现在的知识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现在的动手能力,也得益于小时候经常在家捣鼓电子电路和化学实验。”

曹原回忆道,“自己曾在深圳华强北花了整个下午逛电子市场,买了一堆电子原件回家组装电路。高中时还在家里做了些­­和炸药、高压电相关的小实验,大二时做过一个可以产生一米长的高压放电火花、可以用电火花放歌的特斯拉线圈装置。这些实验都很折腾人,又有一定的风险,但我的父母一直都很支持我,这点我很感激。”

小学毕业后,曹原花了2年时间完成了初高中整个的课程学习。2010年,14岁的曹原以高考理科669分的成绩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学院,并入选 “严济慈物理英才班”。天才代出的中科大少年班竞争激烈,曹原在其中却如鱼得水。有同校的知乎网友回忆,经常在各大教授的办公室看到胸前挂着钥匙的曹原一脸认真地请教问题。


f8523f6c1cf089d5fd1528c5a75490ed.jpg
曹原生活照

2012年,他被选为首批交流生赴密歇根大学学习;2013年6月,被牛津大学选中,受邀做两个月的科研实践;2014年,获得中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不久,他在牛津大学实践时的导师陈宇林教授推荐其前往麻省理工学院深造,目前,曹原在MIT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攻读博士,师从物理学家Pablo Jarillo-Herrero,也就是开头提到的两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即项目总负责人。


2811230fd2657d9529ae9d612f93b905.jpg

恭喜曹原在小小年纪就取得如此成就,也希望他能保持这一份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求知精神,带来创新和革命,直至改变世界!

曹原如今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这所学校乃是世界最顶尖的理工名校之一,整体申请难度较大,MIT的常年录取率都非常低,若想申请MIT这样的顶级名校除了有过硬的硬件背景外,也需要有丰富的软件背景,以下是该校大致的申请要求:

MIT博士申请硬件背景方面

(1)GPA没有最低分的要求,但依照往年录取来看,应该达到3.7以上;

(2)语言方面,既接受托福也接受雅思,英语不是母语的学生或者没有在美国学校取得学位的学生都应该提交语言成绩,托福最低100分,雅思最低7.0分;

(3)GRE没有最低分的要求,但依照往年录取来看,应该达到325分以上。

MIT博士留学软件背景方面

(1)学术活动方面:建议做2-3个比较知名的项目,最好发表相关的论文,有大牛推荐人推荐;

(2)实习实践方面:建议到世界500强企业中进行实习,实习时间在2个月以上;

(3)活动实践方面:建议参加知名度高的活动,如做ACE商业大赛、AIECSE志愿者等,积极参加学校或社会上的大型比赛并取得好的名次

本文来源:太傻留学
村长换这个号啦!

8关注

380粉丝

16007帖子

发布主题
推荐阅读更多+
广告位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微博Montreal weibo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Facebook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twitter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Youtube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linkedin

QQ-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 2014-2024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萌村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