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汇

标题: 他是哈佛毕业,年薪百万的总裁,如今却沾上艾滋病,在中国的农村“沦落”到一无所有! [打印本页]

作者: 萌村村长    时间: 2019-3-13 03:37
标题: 他是哈佛毕业,年薪百万的总裁,如今却沾上艾滋病,在中国的农村“沦落”到一无所有!

[attach]1616012[/attach]
一位出色的华尔街银行家和一位全职义工慈善家
你会选择哪一个?

[attach]1616013[/attach]
如果你的的人生轨迹是从
哥伦比亚大学学士
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硕士
到华尔街投行银行副总裁
瑞士银行驻香港联席董事
甚至是法国银行副总裁呢?

相信很多人的答案会是前者
然而,就有这样一个人
选择了截然相反的道路

从光鲜亮丽的金融界抽身
“沾上”艾滋病
“沦落”至奔走于中国的贫困乡村
很多人认定这是自毁前程
但他一往直前,毫不退缩

他就是今天的主角
著名社会活动家---杜聪!


[attach]1616014[/attach]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

杜聪生于香港
在14岁那年
他随父母移民来到美国
在美国旧金山读完了高中


[attach]1616015[/attach]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

刚到美国时
因为语言等原因
杜聪受尽了各种歧视
但他在学习上一路“开挂”
个人简历优秀到令人发指

杜聪本科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后
1991年在哈佛东亚研究院拿到硕士学位
之后他选择回到了纽约
在华尔街一家投资银行工作


[attach]1616016[/attach]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

1995年
当时年仅27岁的杜聪
被瑞士一家银行派驻香港
位居瑞士某银行香港联席董事
(职位相当于副总裁)
2年半后
荣膺法国一家投资银行副总裁

杜聪在华尔街工作10年
在事业上更是得到是李兆基和克林顿
这样上层人物的支持
前途一片光明


[attach]1616017[/attach]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

本来,杜聪有着很多人艳羡的人生轨迹
过着“上层社会”养尊处优的“精致”生活
戴着金丝边眼镜
打理地一丝不苟的发型
整齐地西装穿搭
甚至他的照片至今仍挂在
法国国家巴黎银行总部大堂

而他的生活日常
是跟洛克菲勒的曾孙女喝喝下午茶
和林青霞一起听昆曲
无不显示着这位金融俊秀
生活的精致与体面

当时的他
离自己的心中理想
同时也是母亲的期待---
华尔街最出色的银行家
仅仅一步之遥


[attach]1616018[/attach]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

只是
如今杜聪回忆起来
只是摇摇头
“现在屌丝了。”
再补充一句“老屌丝”

如今的他
和精致贵气很难搭上边
更多时候
他的胡茬在下巴上肆意生长
白发也悄无声息地日夜滋生
愈加发福的身材搭配着休闲裤
肚子勒得连腰带都省了

而这一切的改变
还要从1996年说起

这一年
杜聪的一个选择
让很多人见证了这位金融巨子的“陨落”
也让他远离高薪和光鲜
变得一无所有
......


[attach]1616019[/attach]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

因为工作上的关系
那时的杜聪经常被委派到中国做调研
有一次在北京的艾滋病会议上
他碰到了一对农民父子
在一众医生学者中间
他们显得十分突兀

杜聪怀着一丝好奇
和这对父子主动攀谈起来
他了解到
父子两来自于河南农村
都感染了艾滋病
此行是来北京看病
问其原因
他们是通过卖血感染


[attach]1616020[/attach]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

之后
杜聪又见到了不少到北京寻医问药的
艾滋病感染者
且大多来自于河南农村

这些中国农民饱受艾滋病的苦痛和折磨
仅仅是因为贫穷和无知
很多人为了勉强维持生计
被迫选择卖血以补贴家用

当时
很多的血站都是非法经营
不卫生的采血方法
导致大批农民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因为他们的贫穷
生活逼迫得他们不得不做一些高风险的事情
也是因为这些高风险的卖血行为
让他们感染了艾滋病
导致更加的贫穷
这样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attach]1616021[/attach]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

更可怕的是
多年后很多感染者已经去世了
他们的孩子却变成了因为艾滋病致孤的儿童
有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携带了艾滋病毒
亲眼见证了父母因为病痛而相继离去
自己只能倒数时间,惊恐度日


[attach]1616022[/attach]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

还有些孩子本身没有艾滋病
但是受到了社会的歧视
生活在艾滋病带来的阴影中
心理状态很差

有些人甚至将亲人逝去的怨恨
宣泄在无辜的孩童身上
本该在父母离开后
成为他们最亲近人的叔叔阿姨们
也避他们如蛇蝎

小小年纪就饱受人情冷暖
他们长期生活在压抑的余震中
看不到希望
也没有未来


[attach]1616023[/attach]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

当杜聪第一次走进艾滋村
整个人都为眼前所见震惊不已
他曾在一天之内一口气跑了几个村庄
村子里道路泥泞
一派萧索,满目疮痍

在这些村庄里
每10个成人中约有4到6个人感染了艾滋病
一样阴暗破败的屋子
一样躺在床上奄奄一息、
骨瘦如柴的艾滋病人
一样的缺乏药物和正规治疗
只能疼痛度日
悲哀地等待死亡

这些毫无尊严的生命让杜聪痛苦不堪
“我从未见过一个小村庄里
集中着这么多的苦难
白发人送黑发人俯拾即是。”


[attach]1616024[/attach]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

他看到一个瘦小的小孩
吃力地推着木头车
带着他患艾滋病的父亲晒太阳

很多人回到家乡之后
便一病不起


(, 下载次数: 0)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

年迈的奶奶抱着两个孙子
儿女们早就因为感染艾滋去世
奶奶拉着杜聪的手
认命地说:
“等我两个孩子都走了,我也该走了。”


(, 下载次数: 0)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

每进入到一个艾滋病感染者的家庭
他们都会向杜聪“托孤”
而患有艾滋病的孩子们
瘦的只剩下一副骨架
瞪大了一双眼睛
绝望而无知地看着他

“很多父母都会觉得
他现在已经得了艾滋病了
总要为孩子留点东西
他们已经认命了
但如果我们能把他们的孩子照顾好
他们会更加安心。

目睹这一切
杜聪直觉自己来的太晚了
“一户人家的老中青三代都处于
‘贫困’、‘疾病’、‘歧视’的三重打击。”


(, 下载次数: 0)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

凄楚无助的艾滋病患者
认命顺受的临终者
无依无靠的逝者遗孤
愁云惨淡的贫苦家庭
这些画面像是扎根在杜聪的心中
每日循环往复地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他常常半夜被噩梦惊醒
有时在白天也无故哭泣
挥之不去的悲痛记忆
让杜聪决定---
辞职做慈善!!!


(, 下载次数: 0)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

面对杜聪的选择
亲朋好友们表示一百万个不能理解
因为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
成功被定义得世俗狭隘
杜聪母亲反应激烈:
“我供你读哈佛
不是让你出来做义工的。”
众亲友意识中:“阿聪是中了邪了”
就连业界同仁也觉得这是明珠暗投
反对之声此起彼伏

但杜聪坚定地努力说服周遭的反对声音
将来的事我看不见,
现在的事,我不能看见了不管,
这个世界少了一个银行家不会死,
而这些艾滋孤儿们已经等不了了。


(, 下载次数: 0)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

一开始
他犹豫着全职还是半职的抉择
身边不少人劝诫他
“你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做义工啊”
但杜聪觉得
“一个人挨饿时给他碗粥
比他饱时给碗肉更急需。”


(, 下载次数: 0)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

艾滋病孤儿们一天天长大
根本没有时间容许他一再迟疑等待
“如果半职去做,
会帮助一百个孩子。
但如果全职去做,
就能帮助两百个孩子。”


(, 下载次数: 0)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

此外,他全职更是为了
曾经对那些艾滋病父母的“承诺”
“最开始,我做这个事情是为了承诺
为了公益
但肯定不是为了快乐。”


(, 下载次数: 0)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

杜聪认为
蔓延在世界范围内的艾滋病就像是烈火毒焰
而他自己就是消防队员
他无法放任火势蔓延而无所作为
相反,他决心亲历火海,救火救人
“能在这场火灾中救出一个人
也是值得的。”

可是现实是残酷的
内地的情况更加晦涩难明
从小在香港长大,后移民美国
杜聪的普通话一开始并不好
沟通本就不便
更不要谈提及当时敏感甚至
被视为“禁忌”的“艾滋病”了


(, 下载次数: 0)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

进村,是件难事
有次杜聪准备下乡
出发前一天
依照约定联系了当地一位医师
但却受到了对方冷淡的回复
“别过来!”
诧异之余,杜聪还是决定按照计划前往
到了之后才知道不是医师不欢迎他
而是医生的电话被监听了

要知道
当时艾滋病在中国还是个禁忌话题
起初,多数地方官员不欢迎杜聪
有人警告他“不要乱讲话”
他也曾因此被跟踪

但这一切并没有让杜聪退缩
他对当地官员说
“艾滋病这把火还在烧
我不是来调查起火原因、追究责任
而是来救火、救人的。”

也许是这样的说法更有说服力
后续进展愈来愈顺利
有个县长跟杜聪说
“之前我已赶走了十三个组织
但我愿意让你们进来。”


(, 下载次数: 0)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

1998年,他成立了智行基金会,
用自己先前的积蓄和筹资,
深入中国各地的艾滋村来救助艾滋孤儿,
第一年127人得到救助,第二年400人,
渐渐地,总计资助资金达到2亿元,
救助了近2万名的中国农村艾滋遗孤。


(, 下载次数: 0)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

曾经是银行高管的杜聪
一下子成为了许许多多艾滋病孤儿的“杜爸爸”
为了避免孩子之间
为了争取有限的受助名额而互相争斗
杜聪设立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名额不设上限
凡符合救助条件的人都能得到救助。”

他关怀每个孩子的成长
希望他们成为有尊严的生命个体


(, 下载次数: 0)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

一开始
由于艾滋病领域的特殊性
民间组织的身份非常尴尬
发展起来也弥足艰辛

“我是一个人去农村一家一户地走访,
跟学校、家庭、村领导沟通。
但当时拒绝帮助的人很多,
因为艾滋病还是挺敏感的,
很多人怕暴露身份。
那时的工作就只能低调,
很零散,就像打游击一样。


(, 下载次数: 0)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

从资助的第二年开始
杜聪开始关注到孩子们的心理状况
出生在这样家庭的孩子
如果内心不够强大
不能走出被歧视的阴影
很容易滋生仇恨,变得扭曲


(, 下载次数: 0)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

他曾收到一封来自监狱的信,
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
本来我刚入狱的时候,就想跟您联系,
但是我没脸,是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期望……
自从母亲去世后,我就彻底地变了,
我恨,我恨所有的一切,
我不愿母亲离开我,我想把她留住。


(, 下载次数: 0)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

于是,他发起艺术疗伤项目
希望通过画画、唱歌、舞蹈、戏剧等方式
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

此外
他也更加关注和孩子们的沟通和互动
凡事亲力亲为
帮助孩子们选择学习专业
介绍各种各样的工作机会
甚至传授他们关于恋爱的心得体会
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在“智行”的怀抱里
感受到爱和温暖


(, 下载次数: 0)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

2005年开始,基金会组织暑期夏令营
并开展大学生暑期回乡探访的工作


(, 下载次数: 0)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

每次跟孩子们合照时,
他就大声喊道:“杜聪肥不肥?”
孩子们咧嘴笑道:“肥!”


(, 下载次数: 0)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

同时杜聪也意识到
解决艾滋问题只是表面
对于很多悲剧而言
其根源在于农村的贫困问题

然而凭借一己之力
所能做到的毕竟杯水车薪
从前不缺钱的他
也开始为钱感到头疼不已


(, 下载次数: 0)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
有段时间
杜聪陷入了严重的焦虑状态
满脑子想着
“有这么多人需要帮助,
我的力量却这么小,该怎么办?”

也是因为每天和孩子们相处
有时候孩子们心中不平、仇恨的情绪
也会感染到杜聪
他甚至开始反问自己
“为什么这个世界这么不公平?
为什么这些孩子要受那么多苦难?”

杜聪痛苦地钻着牛角尖
总也无法释怀
是白先勇老师的一句话令他豁然开朗
“尽管杯水车薪,但只要帮助了一个人,
就已经是功德无量了。”


(, 下载次数: 0)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

杜聪意识到
自己的所作所为并非毫无意义
他开始常常和别人交流时
说起一个关于海星的故事
沙滩上到处都是搁浅的海星
一个孩子逐一将海星扔回海里

有人问孩子:
“海星这样多,根本就捡不完,
你这样做有意义吗?”
孩子看着手里的海星说:
“对这个海星而言,有意义。”
“我愿意做那个捡海星的孩子,
帮助一个是一个。”


(, 下载次数: 0)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

在他的努力下
现在,智行基金会已经成为
民间艾滋救助力量中
最正规、最有效的楷模
至今,他已资助了20000多个孩子
其中2510名孩子考上了大学
有的考上了清华、北大
甚至还有去美国、法国留学的

这些大学生常常跟农村的孩子说:
“你看我也是个艾滋孤儿,
也在这个村长大。
我现在已经读大学了,
你不要放弃自己,
你也可以像我一样好好生活,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杜聪希望通过这种希望的传承
让更多的艾滋孤儿感受到
虽然他们的命运很不幸
但未来仍有希望


(, 下载次数: 0)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

他经常告诉孩子们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杯半满的水”
人生总有不圆满的地方
但你还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一个可以接受教育、读大学的机会
甚至还有一个叫做智行的温暖家庭
如若命运以痛吻我
我必报之以歌
智行传递的
更是一种温暖的正能量


(, 下载次数: 0)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

杜聪也知道
对于孩子们来说
有时候读书并不算上最优解
因此
如果孩子考上高中或大学
“智行”会继续负担学费
考不上的,初中毕业后
杜聪便想方设法带他们寻找职业培训的机会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被资助的孩子在2016年法式面包世界杯上得到第四名

和艾滋孤儿们共同走过的这些时光
让杜聪发现了很多的快乐
“如果你能够发现其中的快乐,
你就会留下来。”


(, 下载次数: 0)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

杜聪的善举改变了很多孩子的人生轨迹
但与此同时
他的人生仿佛静止了
直到现在
他依旧没有结婚
每年深入企业、高校和各大慈善组织做演讲
孜孜不倦地在社会企业领域探索发现


(, 下载次数: 0)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

对此
杜聪并不感到遗憾或抱怨
相反,他觉得自己收获的更多
他笑着说
自己拥有了20000个孩子
对于这些孩子们而言
自己就是最亲切温暖的存在

更让他感到欣慰的是
自己终于等到善因结成果实
大概十多年前
有个孩子感染了艾滋病
身体十分虚弱
当时杜聪一度担心他活不下来
但这孩子勇敢站了起来
学习成绩非常优秀
进入医学院后原想投身外科
后因携带艾滋病原不能开刀
因此转读中医,现在是个中医师
他知道杜聪血糖高
特地拿中药给他
专业地叮嘱什么东西能吃
什么东西不能吃
要怎么照顾自己…

杜聪听到了不免莞尔
“医人者”如今被医
也算是种因果循环吧~
“只要无所求地种下善因,
结果往往能让人意想不到。”


(, 下载次数: 0)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

在很多人眼中
慈善事业饱受争议
但看到杜聪才知道
这个世界上仍有一群人始终如一地坚守着
踏实而谦卑地做着公益事业

现在的他
依旧一往无前地走在这条“不归路”上
但这一次
他饱含信心和期待
希望把善行的种子植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推动公益的生活化和公民化

“当我需要等待一颗树开花结果时,
我已经学会如何面对困难,
尽管这个期限有可能会很长。
但是,我坚信
当看到果实时,是很欣慰的。”


(, 下载次数: 0)
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




来源:这就是加拿大








欢迎光临 蒙城汇 (https://www.mengchenghu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