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613-1276
contact@mengchenghui.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7:00
热搜: 房产 留学 医疗

摧毁一个青年人有多容易?

[复制链接]
997 0
萌村小萌 发表于 2018-9-18 04:57: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来自: 山西晋中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的日子,伴随着改革开放之后成长的这一代年青人,有着与他们父辈截然不同的成长经历。
他们的成长过程,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计划生育等等前所未有的变革;
他们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网络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他们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出生的一代人,中国社会中全新的家庭结构赋予他们更多的争议和讨论;
2014年中国日报网曾出品了六集纪录片《中国青年》,纪录片以中英双语向全球网友展示了青年人在发展变化中的中国社会里的现状。


这部反映80后、90后生活现状的纪录片一经发布便引发网友关注和讨论。
六集纪录片《中国青年》从工作、婚恋、亲子关系、信息与青年四个角度,讲述年青一代在当今社会中面临的问题,侧面也折射出中国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矛盾。



北上广——中国青年梦想的“绞肉机”

每年的7月是中国的毕业季,大量新鲜稚嫩的的面孔从学校走向社会。1999年中国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这一政策着眼于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
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但是却并没有彻底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就业依然是大学生们最关注也是最焦虑的一件事。
纪录片《中国青年》中的林莹是中国传媒大学2011届的毕业生,她在北京城市已经生活了7年。
在毕业后选择在哪个城市工作的问题上,她选择了离开北京回到家乡江西,即使大多数人甚至她的父母都觉得她应该留在北京。


林莹说:“逃离北上广,我觉得不算是逃离,而是一种选择,北京有它的好,但是可能每个人生活的目标以及自己想要的生活不一样,综合考虑觉得北京还是不适合我,而且自己想要的生活北京给不了,就回到自己的家乡了。”
北上广深,很多人将这些地方当做自己事业发展开始的地方,在北京生活的7年里,林莹已经感受到在北京生活的不易。
每天早上七八点,北京地铁都是一派盛况。而劳累的一天,从早高峰挤地铁开始。
北京地铁每天运营人数超过900万,相当于立陶宛全国人口每天坐两次地铁,北京地铁也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铁。
地铁里大部分都是80、90后的年轻人、上班族。
通州是在北京东边的一个郊区,大量的人口在这里居住,而在城里上班。如果一个年轻人住在通州,在国贸上班,每天在换乘站要换乘两次。

地铁里拥挤不堪,空气浑浊,但年轻人们没的选,因为他们大都住在房价较低的郊区,而公司一般都在市区。
今年上半年,一部职场题材的电视剧《北京女子图鉴》大热,电视剧讲述的是从四川小县城到北京奋斗的女生陈可,在职场、爱情、生活中一步步进阶的故事。
从学历、能力不被认可的土气小妹,到互联网公司美女销售,中间遭遇过被甩、濒临破产,甚至被性骚扰、差点潜规则等等,花了十年,一步步为了梦想的生活,打怪升级。
很多人都在这部剧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特别是在一线城市的“漂族”,还有刚步入职场社会的年轻人们。

近些年在年轻群体中出现了一种「蚁族」现象,「蚁族」是对大学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称呼,三个明显的特征是大学毕业、低收入、聚居。
由于他们刚毕业,收入不高,但是他们对成功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欲望是远超于父辈的。
如何给年轻人提供一个上升空间和通道,是年轻人迫切关注的问题。

在每年的毕业季,数不清的年轻人提着行李箱,慌慌张张的排队上车,深怕错过了北上广的机遇。
但是等他们来到北上广之后,除了面临租房压力、日复一日的地铁奔波、无休止的加班,还有那常年的雾霾和永远追不上的房价了。



逃离北上广,真的逃得出去吗?

王晓楠在北京生活五年,最终还是回到老家山东临沂,在父母帮助下买了房,可她总是觉得生活缺点什么。
王晓楠认为生活成本太高,即便自己怎样努力工作,好像没有办法在北京看到希望。在北京待了5年,搬家不下10几次,而每次搬家就像一次迁徙,令他身心俱疲。黑中介、二房东,所有北漂人遇到的问题她全都遭遇过。
“因为搬家、因为黑中介,已经消耗掉我对整个北京的热爱和期望。每一次身体上和心灵上深刻的孤独、无奈、无助,一次又一次的让自己赶快逃离这熟悉又冰冷的城市。”
谈到对于北京的感受时,王晓楠无奈的说道。

“家乡没有演唱会、没有任何的话剧艺术表演、没有任何的展览,毕竟全国最优质的资源都汇聚在大城市,而家乡却连一场演出可能都看不到。”
除了老家缺少娱乐活动外,在北京刚刚步入职场,结交的朋友大家的思想都在一个层次上,大家社会的认知都是相同的。
但是当她从大城市回到家乡,猛然发现和同龄人没有话题,甚至同龄人已经普遍成家立业,自己就像一个异类身处其中。

“没有精神生活,没有朋友,是我逃离北上广最深刻的感受。
但是在吃饱肚子,有房住的情况下,这两点好像没有那么重要了,也是挺悲哀的。”
即使已经回到了老家,她认为如果回到自己很年轻的那个状态,自己还是愿意出去看看。至于别人是否已经理解已经不重要了,如果再给自己一次机会,还是会选择那座城市。
王晓楠在学着重新适应,而一些人则“逃回了北上广”。



结婚率下降的中国青年

如今,很多适龄或大龄未婚青年的婚姻大事,已经成为父母的心病。
不少父母为了让子女早日脱单,到处替孩子征婚,或代替孩子参加各种相亲联谊会,帮孩子寻找“门当户对”的目标。
据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此前介绍,截至2017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9亿人。
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1137万人,女性人口67871万人,男性用户比女性多出3000多万,总人口性别比为104.81(以女性为100)。
而在今年8月初,民政部发布《2017年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各级民政部门和婚姻登记机构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内地居民为 1063.1万对,比上年下降7.0%,其中结婚率为7.7‰,比上年降低 0.6个千分点。

2013年以来,中国结婚率大幅下降

在年龄段上,2017年25-29 岁办理结婚登记占结婚总人口比重最大,占36.9%。而30岁以上年龄段的结婚比重有过去有所增长。
相关研究人员认为近些年结婚率下降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结婚率下降,与1988年后人口出生率逐渐下降有直接关系;
2.受教育程度提高,读书年龄增长推迟了结婚时间;
3.近年来的房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影响结婚率的新增因素
而在纪录片里,深圳的一场相亲活动上,大爷大妈们查看着一张张简介,希望为孩子找到一个合适的伴侣。

房子、户口、学历、工资等都是硬性要求,都谈妥了大家才会介绍儿女见面。
这种父母代替儿女的相亲已经成为城市主流,因为年轻人工作太忙,整天待在公司,根本无暇去认识异性。
“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很大压力的。”长辈都为孩子操碎了心。
可是这一代年轻人的想法显然比父母更灵活。他们大都不排斥相亲,但也没多看重,很多时候只是把相亲当做认识朋友的途径而已。
除了相亲,他们还会网恋、裸婚,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打算结婚。
没房没车没存款,结婚的高成本也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裸婚当然是个美好的想法,但也要承受外界亲友的巨大压力,以及一种缺少物质的不安全感,能真正做到的也在少数。

曾一度大热的《裸婚时代》




「4-2-1家庭」结构下的年轻人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开始于1978年,在这个政策影响下,很多城市家庭只有1个孩子,这使得中国社会逐渐出现了一种独特的家庭结构「4-2-1家庭」。
所谓「421」家庭模式,是指一对独生子女结婚生子后,家庭构成变为4个父母长辈,自己和配偶2个以及1个孩子。
这就导致当下年轻群体除了生存外,不得不面临家庭养老问题。对于「4-2-1家庭」下的独生子女来说,他们所承担的责任比前几代人更加重大。


年轻一代获得信息渠道越来越多,这导致很多传统观念受到挑战,年轻人与父母的代沟越来越大。
是否回老家、是否早结婚、是否生孩子、是否请月嫂...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在无数问题上一步步激化。



低欲社会下的日本青年

2015年,日本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会》这本书中把讨厌消费的年轻人构成的日本社会称为「低欲望社会」。
所谓低欲望社会的概念是:
无论物价如何变化,消费无法得到刺激,经济没有明显增长,年轻的购房者人数逐年下降,大部分年轻人对于买车、买房几乎没有兴趣,宅文化盛行,一日三餐从简。
不婚、不生、不买房,是日本年轻人普遍的状态。
追究原因,其实就是一个字「穷」。

这种状态在汽车行业尤为明显,丰田高层嵯峨宏英曾经说了这样一句话:“年轻人不再把拥有汽车视为梦想的话,这个行业将难以为继。”
2016年,日本经济GDP增速仅为1.3%, 65岁以上的人口已经占据了25%,而年轻人则是一副”能省则省“的消费心态。
远离时尚、远离名牌、远离买车、远离喝酒、甚至是远离恋爱……日本年轻人在远离看上去和“消费主义”有关的一切。
收入不稳定导致的结果之一是,年轻人哪怕想结婚也不敢结婚,他们没有足够的钱去承担新的住房与子女教育开支,日本终生未婚率逐年上升,分别达到了男性23.3% 、女性14.06%。

日本人将父母过世、终身未婚的那群人的生活状态形容为“天涯孤独”。
出生于经济萧条时代的日本年轻人,其实生活在一个物质远比父辈丰富的年代,他们从一出生就接触着丰富的应对通货紧缩而推出的商品。
反观日本所存在的问题,在中国同样存在,但是却要换一个解读方式:不买房(买不起)、不生孩子(生不起)、不结婚(结不起)。
中国正在“被进入”低欲望社会。
但是,中国的低欲望和日本的低欲望却是截然不同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日本是发达国家,而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在中国,「低欲望」心态对经济的影响是十分剧烈的。
中国青年的低欲望是被动式的,住房、医疗和教育三座大山死死地压在每一个工薪阶层的身上。
对于绝大多数家境一般的年轻人来说,活着,就已经耗尽他们所有的力气。

孙立平曾说:中国社会是一个断裂的社会。
北上广这些大城市十分繁荣,但是贫穷的地方甚至都吃不饱穿不暖,因此,阶层之间的流动弥足重要,但是,由于资本积累的私有化,下层人民的上升通道变得越来越狭窄,甚至连最最公平的教育也在逐渐丧失功能。
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于是,更多的青年看到了「草根逆袭」的不现实性,逐渐接受了现实,走上了「低欲望」的路子。



「断舍离」下的中国年轻一代

中国的年轻一代,是具有独特气质的一代,在国人看来这是「迷茫的一代」,在局外人看来他们是洋气的一代,在家人看来他们则是孤独的一代。
成长于巨大的时代变迁中,大部分人是年轻一代独生子女,同时面对着最严峻的生存压力。
在日益扩大的阶级差异,也是中国青年努力几辈子也填补不上的鸿沟。
他们承担着这个社会的未来,但却难以构建自己想要的未来。


记录片中的一个北漂青年曾笑着说,梦想什么的现在真不敢说,只能说走一步看一步吧,能租套房子就不错了。
他坐在自己不足五平米的房间里,笑的若无其事,但言辞中的辛酸却掩饰不住。
当人们还在调侃王健林一个亿的小目标,当周围的人都在吐槽和议论苹果又发布了新产品的背后,有一群整天咬牙努力,但没多少人在乎他们的辛酸生活,他们是中国青年。
这些年轻人习惯了面对逆境,已经不会把脆弱的一面轻易示人了。
只要房租、物价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能把他们折腾的几天睡不好觉,使他们产生深深的无力感。
但他们还是不忘咳嗽的时候给自己煮个梨,泡面时给自己加个蛋,保温杯里泡着枸杞。

这种微小的幸福虽然毫不起眼,却是他们在鼓励自己继续撑下去的一种方式。
中国社会的急速变革在当下年轻一代身上表现的如此清晰,既有欢乐,也有痛感。
中国青年折叠。


来源:简书



收藏
收藏0
评分
评分
支持/赞
支持/赞1
反对/踩
反对/踩0
村长小助理~

1关注

240粉丝

15627帖子

发布主题
推荐阅读更多+
广告位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微博Montreal weibo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Facebook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twitter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Youtube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linkedin

QQ-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 2014-2024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萌村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