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613-1276
contact@mengchenghui.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7:00
热搜: 房产 留学 医疗

[读书·视界] 祛魅之书 ——阅读保罗·约翰逊的《知识分子》

[复制链接]
1285 0
此时此刻 发表于 2016-6-17 16:29: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来自: 加拿大
祛魅之书

——阅读保罗·约翰逊的《知识分子》

文:倪志娟



“祛魅”是一个令人惆怅的字眼,即使明知“ 魅”的因缘往往是一种幻觉、一段距离、一层美化真相的轻纱,可是由于有“魅”之物总是带给人喜悦乃至疯狂,人们也乐意制造并维护着种种幻觉、距离和轻纱。这种状况直到20 世纪下半叶才有所改变。由于科学技术介入现实的能力以及世界大战的破坏性过于强大,人类习惯用之的美化手段都不再有效,祛魅就成为一种时尚,先是科学和技术对自然世界的祛魅,接着是思想领域对人文世界的祛魅,再接着,是对人文世界的创立者知识分子自身的祛魅。

无论从何种角度看,保罗·约翰逊的《知识分子》都是一本阴郁之书。这本书中刻画了卢梭、托尔斯泰等十多位文化英雄的另外一种面目。和以往的文化史或人物传记不同,约翰逊的关注点只在这些人的私生活,但他所做的不是浅薄的揭密、贩卖隐私等“狗仔队”行径,而是力图从私生活场景中建构出更真实的所谓文化英雄形象。

这是一些怎样的形象呢?卢梭是一个有趣的疯子;雪莱沉迷于无情的理念;托尔斯泰如同一个暴君,自比为上帝的兄长;萨特是一个神圣的恶魔;海明威沦陷在酗酒的深渊里……这些被文化史奉为英雄的人物有着相同的特征:才华卓越、性情专断、极度的自我中心主义、无节制地追逐女性,正是这些特征带来了他们非凡的成功和不绝的影响。但是,约翰逊对这些人物的成功和影响进行了质疑:“知识分子本来是应当教导男人和女人们相信自己的理性的,但却是鼓励他们去服从感情;不是鼓励进行讨论以实现人类的和谐,而常常都是挑动用暴力进行裁决。”这些成功的知识分子以语言创造辉煌的思想和文本,以思想和文本追寻真,鼓励善,激发人们朝向乌托邦,可是他们自身,却在种种劣迹与混乱中度过一生,尤其不可原谅的是他们对待女性的态度。在这些人物身边,无一例外地围绕着众多女性,她们的命运如同一块块黑色的无名之石,前赴后继地沉没在这些所谓伟大男性的生命洪流和他们掀起的理想巨浪中。

虽然对知识分子所从事的事业与他们本人的道德背离之间的批判由来已久,但是这种批判多集中于知识分子的公共道德形象,如对海德格尔的批判,多针对他为纳粹服务的经历,而他的私生活领域,他与阿伦特的情感纠纷,直到最近才有所论及。约翰逊有意要深入这个暗无边际的人性迷宫中,进行前所未有的论述,其实是冒了天下大不韪。

古往今来的哲学家始终在论述精神与肉体之战,并且不断在精神的天平上增加砝码,强化人的理性色彩。精神可以摆脱本能和物质环境的制约,超越肉体经验与感觉获得无限,而灵魂和肉体则屈从于现实逻辑,是有限的。由此,他们认为人类的生活可以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内心冲动与日常行为构成了前者,而精神生活超越于当下、生活在别处。这种划分简单又清晰,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的生命饯行准则。

约翰逊的立论显然受到了后现代主义的启发。后现代主义从对理性精神的批判到对理性人的批判,其解构的力度和广度不断扩大,以福柯为代表,他不仅批判了启蒙理性精神的绝对性,而且进一步揭示了理性之人的虚幻性,从来不存在万能的上帝,也从来不曾存在理性的人,人永远是当下的、有限的、受制于肉体冲动的生命体,人应该承认自己的有限性。

但是以卢梭等为代表的人文知识分子显然不肯接受这种有限性的命运,他们确立了一种夸张的关于精神与理想的神话,并且力图依靠自己的才华在尘世中建立起这个神话王国。由于精神的发展线索始终是由男性谱写的,女性始终被排斥在话语权之外,因此这种“精神狂想曲”混杂着男性的傲慢、自私、霸道,最终,他们只是在女性那里建立起了一个狭小的、纠缠着眼泪与温情、背叛与仇恨的性爱王国。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精神从来不曾离开肉体而单独存在,也从来不会超脱肉体而变得伟大,它难以摆脱其有限性。

也许约翰逊的观点并非全部可靠,文化史上对这些知识分子的公众形象的描述固然失真,但是谁又能保证,从私生活场景中截取的这些形象是完全真实的呢?人是一个复杂体,内心的骚动与行为举止总会在时空中交织出无形的经纬,即便是当事人自身、当事人身边的人,恐怕也很难还原其隐秘的真相。过于纠缠于私生活的细节,并且将这些细节放大,更彻底地摧毁文化的公共偶像,无疑加重了当前人类整体的虚无感。

然而,努力将知识分子从神坛上拉下来,也自有其意义。知识分子的使命是求真求善,而这种使命和真与善一旦被绝对化,往往会带来人类的灾难。人类历史上有哪一次暴行不是以理想的名义进行的呢?鉴于此,我们有理由警惕任何一个文化大师的说教,也有理由重复乔治·奥威尔的话:“即使是从诗人那里,人们也有权期待普通的礼仪。”知识分子没有理由以任何名义对自身宽容。

《知识分子》是一本祛魅之书,祛魅后的时代,是人类历史不可回避的一个阶段。正如齐美尔在一战前就说过的:“不同于过去的人类,从现在起,直到未来,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活着,没有共同的理想,甚至完全没有任何理想。”面对这一真相的确需要坚强和麻木不仁。

收藏
收藏0
评分
评分
支持/赞
支持/赞0
反对/踩
反对/踩0
此时此刻专栏作者_3432432432

新浪博客:新浪博客此时此刻

0关注

2粉丝

803帖子

发布主题
推荐阅读更多+
广告位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微博Montreal weibo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Facebook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twitter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Youtube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linkedin

QQ-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 2014-2024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萌村老王